导航

我院萧平老师应邀赴北方民族大学作学术讲座

发布者:邹啸宇 来源:哲学系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1日 点击: 分享:

  

  

应北方民族大学邀请,6月17日至6月18日,我院哲学系萧平副教授先后在该校的法学院、研究生院作了《“亲亲相隐”的法理学思考》与《儒家哲学中的情感与理性》两场专题讲座。

在第一场讲座中,萧老师首先对近二十年来“亲亲相隐”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批判性总结,其次对《论语》与《孟子》中体现“亲亲相隐”思想的经典文本进行了重新检视。通过对“子为父隐”“窃负而逃”“封象有庳”这三个案例进行分析,萧老师指出“亲亲相隐”体现了儒家注重情感同时又尊重理性的伦理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汉代开始,“亲亲相隐”正式进入法律之中。在讲座的第三部分,萧老师详细地探讨了“亲亲相隐”背后的人性、道德与法律,并指出人性是支撑“亲亲相隐”的终极根据,“亲亲相隐”体现了儒家注重亲情的伦理思想,而“期待可能性”理论、“刑法谦抑主义”等刑法哲学思想则为“亲亲相隐”在现代法律中仍然得以保留进行了很好地辩护。最后,萧老师对“亲亲相隐”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的价值进行了辩证地探讨,从当前法律与道德的视角来看,“亲亲相隐”是合法的、合理的,但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美德。

在第二场讲座中,萧老师围绕着《左传》中卫国“父子争国”的故事,引出孔子的“正名”的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孔子正名思想的内涵。其次,萧老师分析了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对孔子正名思想的不同诠释进路,指出理学与心学在道德本体上的分歧,并以明朝嘉靖年间的“大礼议”论争为例展示了这种理论分歧在现实中的呈现。最后,萧老师对儒家亲情伦理与现代法治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思考。

两场讲座的主题关涉近二十年来围绕儒家伦理与现代法治所产生了论争,涉及哲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讲座中,萧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与对话,促进了大家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两场讲座分别由法学院施海智副院长、研究生院杨卓副院长主持,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部分老师近三百人参与了讲座。(王硕总结报道)



上一条:李超民教授为我院师生作统战工作研究系列讲座第六讲

下一条:中国社科院刘志明教授来院讲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