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曹飞艳)10月28日上午,深圳大学哲学系李大华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张永义教授应邀莅临我院哲学系,以“庄子与儒家”为题作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哲学系邓名瑛教授主持,哲学系萧平副教授与谈,邹啸宇副教授、费春浩讲师、哲学系三十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讲座。
李大华教授认为“庄子与儒家”是值得探讨的不对称议题,庄子是个人而儒家是学派。庄子时代儒家已是显学,但同期孟子与庄子极少提及对方。庄子因话语、概念契合儒家观念,儒家对庄子的评价是复杂的。

张永义教授提出,庄子是否应归于儒家?从学术主流看,庄子属于老庄体系,但梳理其解释史,不同时段对其归属认知不同:两汉时期《史记・庄子传》《汉书》等将庄子纳入道家,认为其学核心归老子,扬雄则视其离经叛道。魏晋时期,在名教与自然之争中,庄子属于道家自然传统;郭象注《庄子》时扭曲文本,将其归于儒家。后世,韩愈以《人间世》讲忠孝、君臣父子之义为由,认为庄子支持儒家伦理。明代三教汇通流行,觉浪道盛提出“托孤说”,称庄子藏儒家真精神;明至近现代,仍有不少注本主张将庄子归为儒家。

萧平副教授提出,为什么要把庄子纳入到儒家传统之中?庄子与早期儒家面临着相同的时代背景,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在应对相同的问题时,提出的解决方案虽然有差异,但仍然存在相通的可能性?
针对第一个问题,李大华教授指出,自韩愈后,儒家常试图将庄子纳入自身体系,从《庄子》中,剥离非儒家观念部分,归入与儒家思想一致的内容,如认为《人间世》符合儒家忠孝立场,却否认《齐物论》等为庄子文本,但这种逻辑存在问题。张永义教授指出,相比庄子,墨子明确地反对、批判儒家,抛弃儒家伦理礼义,针对甚至反对儒家。庄子的文本中借用如“坐忘”“心斋”等,证明庄子是尊孔的,或者说对儒家的批判是较为委婉的。庄子的《天下篇》先六经而后诸子,也可看出庄子是尊重儒家的。就第二个问题,李大华教授认为,道家讲而儒家不讲“真”,道家之“真”是真和美,是原生的、客观的第一标准;儒家的“诚”是一种善和美,是主观的、人间社会的,它不等于“真”,但“诚”包含“真”。张永义教授则指出庄子与儒家的功夫论是不同的。
在互动环节,两位教授就屈原与庄子、后期墨家和庄子的关系等问题与大家做了深入地探讨。最后,主持人邓名瑛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并对两位主讲人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
一审:萧平
二审:邹啸宇
三审:向玉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