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揭梦霜)12月20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文军教授应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邀请,在博后楼402报告厅进作了题为“重回‘人’的新时代:建构有生命力的社会学”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社会学系赵玉燕副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近百人参加。

讲座伊始,文教授指出“社会学”在西方被称为“学术不死族”,但在当前世界转型期,社会学正遭受认同危机,不仅需要继续应对“何以可能”的追问,甚至还面临着“以何为之”的全新迷思。他强调,关注被结构性视角长期遮蔽的“人”的位序将成为新时代社会学的重要方向。
接着,文教授从六个方面展开论述,层层递进,旨在推动社会学从传统的解释性学科转变为一个更加动态、实践和前瞻性的学科。(1)从“解释”到“行动”:建构解放取向的社会学知识逻辑;(2)从“事实”到“规范”:迈向实践本位的社会学知识观;(3)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构建复杂导向的社会学研究范式;(4)从“可解问题”到“有限抗解”:构建反思为本的社会学学科视域;(5)从“聚焦历史”转向“面向未来”:创设多元开放的社会学分析路径;(6)“如何构建有生命力的社会学”。文教授强调,社会学必须培养一种“新的关注方式”,建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学知识体系,彰显学科的价值关怀、基本品格与知识承诺。这个体系不仅要强调“人”的主体性及其在社会学研究的核心价值,更强调自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能有机地将社会学知识所内含的观念性与物质性、主体性与客体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等诸多二重性统一起来,从而在整体层面上探索一种有生命力的社会学构建道路和方法。

文教授的演讲内容丰富,逻辑清晰,引发了现场师生踊跃发言与提问。文教授的耐心回应,不仅激发了我们对社会学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也为构建有生命力的社会学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

文军,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教育部高校社会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等项目10余项,出版各类著作、教材20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80余家海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有8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学术成果曾多次获得教育部、上海市等省部级以上的奖励。
一审:冯帅帅
二审:罗忠勇
三审:余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