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午,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张晚林教授莅临我院讲学,就“何谓仁者爱人”的儒学基源问题,在景德楼415会议室做了十分精彩的讲座。该讲座由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湖南省孔子学会联合主办,由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承办及湘潭市国学研究会协办。我院邓名瑛教授主持本场讲座。来自湖南省孔子学会、我校《教育科学学报》编辑部、湘潭市国学研究会、湖南通弘能源有限公司及我院哲学系等的社会各界人士共四十余人积极参与了本场讲座。
张教授在阐明问题意识之后,首先对“仁者爱人”的一般经验性理解做了深刻反思与驳斥,其次立足于“法则性实存”这一观念对“仁者爱人”作了形上超验的本质性诠释,最后则进一步阐析了“仁”与“智”即“爱人”与“知人”的内在统一关系。
张教授表示,人们常把“仁者爱人”理解为爱某些具体的人或情感地泛爱一切人,这使得“人”与“爱”都落入了经验的意义,与其实质意涵相去甚远;“仁者爱人”并不是就人的主观的、经验性的情感之爱而言,乃是就法则性实存这一人的本质或人格性来说;而“性善”就是人的“法则性实存”,寓理、情、力三者于一身,由此人可以先天地提供法则并践行该法则;“爱人”乃人基于这种法则而行动的义务,是对人作为法则性实存的正视与呵护;就此而言,“爱人”便意味着“自爱”与“知人”:“自爱”即是爱人的法则性实存这种人格性,始终基于法则性实存这一本性而行动;“知人”就是认识作为法则性的人自身,同时意味着爱即敬重作为法则性的人自身;唯有“知”人是先验的具有道德上的法则性之纯正存在,亦即每个人都具有人格性,人才能真正地“爱人”,即护持并敬重人的这种人格性,同时乐意履行对人的人格性存在者的义务。因此,“知人”必至于“爱人”,“爱人”亦必能“知人”。
张教授基于中西哲学特别是儒学与康德哲学比较的视域,以古今中西有关哲学经典为坚实的文本依据,对“仁者爱人”的意蕴进行了明晰、厚扎、深入地创造性诠释,对于我们澄清有关误解及丰富和深化对儒学基本观念的认识等颇有价值。就此,我院邓名瑛教授做了重要点评。
大家聆听后,颇受震撼,获益良多,思绪万千,就中西哲学之比较与会通的分别、康德之“法则”观念的背景与意蕴、儒道思想之关系、“知人”与“爱人”的关系、法则性实存所统摄的“情”与“理”的关系、仁的根基、“礼”的本质、人之意志薄弱的原因等诸多问题做了较为充分的交流。
主讲人简介:
张晚林,号抱经堂,男,1968年生,湖北大冶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曾在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任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兼职湖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著有《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赫日自当中:一个儒生的时代悲情》《美的奠基及其精神实践——基于心性工夫之学的研究》《“道德的形上学”的开显历程——牟宗三精神哲学研究》《行道者、弘教者与整治者——先秦儒学宗教性内涵演进之脉络研究》《荀子译注(选本)》等。于2009年以自家之力量创办弘毅知行会,宣扬儒学圣教,践行“知行合一”之精神。
湖南省孔子学会简介:
湖南省孔子学会为湖南省一级学会、一级社会组织,成立于1991年9月27日,挂靠在湖南师范大学。首任会长是我国著名伦理学家唐凯麟先生,现任会长是著名伦理学与中国哲学史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张怀承教授。两位会长都曾任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学会凝聚了大批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长期从事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与文化尤其是儒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爱好国学、从事国学传播的社会各界人士。学会以研究、传承与弘扬以孔子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繁荣人文学术、促进文化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助力民族复兴为宗旨,经过三十余年的建设,大力开展国学研究和推广、普及活动,培养国学人才,对于回归中华民族的文化本根,培育民族文化自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一审:邹啸宇
二审:肖平
三审:肖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