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与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在长沙成功举行

发布者:李波 来源:哲学系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2日 点击: 分享:

2025年11月8日,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与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在长沙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伦理学会科技伦理专业委员会、《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湖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湖南省区域科技伦理审查中心和湖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长沙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与公共政策实验室、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哲学)和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承办。

湖南省科技厅信息所书记、所长,湖南省区域科技伦理审查中心李贵龙主任、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毛新志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湖南省委党校、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监督与诚信处、清华国有资产管理研究院、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万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人工智能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170余人出席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由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文贤庆教授主持。


会议开幕式

毛新志院长代表大会举办方,向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各位嘉宾、专家、学者和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毛院长认为,人工智能科技的高速发展伴随着诸多伦理问题与风险,主张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期待本次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大会将为建立科学和高效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体系贡献智慧力量。最后,毛院长恳请各位嘉宾、专家学者继续关心和支持湖南师范大学哲学学科的发展!

湖南省区域科技伦理审查中心李贵龙主任,首先热烈祝贺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对关心和支持湖南科技伦理事业的各位专家和学者表示感谢。李主任介绍了湖南科技伦理治理建设情况、取得的成绩和相关经验,期待与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交流合作,推动湖南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和制度建设,共同促进湖南人工智能科技的健康有序发展。

大会主题报告

中山大学王华平教授认为,人形机器人正进入照护、教育、陪伴等应用场景。它们的类人外观、富有表现力的行为以及流畅的互动方式,都是经过刻意设计,以唤起亲近与信任,从而使使用者倾向于将其视为社会交往对象来回应。人形机器人不再只是工具,将进入人类生活的情感与规范空间。王教授从限定他者的视角出发,来探讨人形机器人归因中的伦理可持续性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闫坤如教授围绕人工智能知识生产革命及其带来的范式转换的问题展开探讨。闫教授对人工智能的知识生产的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澄清,探析了人工智能知识生产的生成条件及其逻辑,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知识生产的第五范式,即知识生产的逻辑起点由现象变为数据,引发知识图景的变革和知识生产方式革命。

长沙理工大学陈万球教授认为,随着科技的革命性变革,人工智能时代的政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发生历史性的重组和排序,智能政治的出现将不可避免,技术深度参与人类的政治活动,基于智能技术的政治图景与政治话语,将发生深刻变革。陈教授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探讨了人工智能政治变革的问题,主要阐述了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及其与个人政治、国家政策和国际政治的深度关联,探讨了智能主义危机及其应对思路。

大连理工大学张卫教授认为,科技伦理治理的主导模式是以“伦理约束”的方式实现“防范风险”的治理目标,这种做法误让人产生伦理治理阻碍科技创新的刻板印象。实际上,“促进创新”也是科技伦理治理的题中之义。为了更好地实现“促进创新”的治理目标,科技伦理治理需要从“伦理约束”走向“伦理辩护”。“伦理辩护”以“促进创新”为治理目标,基于“底线原则”“试错原则”和“相称原则”等基本原则,对制约科技创新的滞后伦理观念进行及时调整,在科技创新中积极嵌入伦理规范,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性的伦理咨询服务,从而实现以创新为导向的治理功能转变。

湖南师范大学毛新志教授主张,为打造全球人工智能良好生态,应以“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为核心发展理念。智能向善的历史维度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审视发展轨迹,当前的研究重点、发展方位和未来发展趋势,应立足智能向善的价值维度,以及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必须突出以人为本并造福于人类的价值导向;丰富智能向善的实践维度,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和实践应该提升收益、防范和减少其风险,真正将智能向善的价值导向落实到千行百业的应用场景当中。三个维度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构筑智能向善的丰富内涵。

武汉科技大学管开明教授认为,科技向善是智能文明时代人类科技进步的价值共识和发展理念,管教授主张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阳明心学出发,认为良知为科技向善提供了原动力和中国方案。在当代科技发展中,“良知”扮演着一种内置的、主动的伦理引擎角色。良知是科技开发者、决策者发自内心的道德自律,让开发者、决策者将伦理思考内化于创新过程。将良知作为科技伦理的基石,体现了与西方主流思路不同的东方智慧,即价值理性优于工具理性,自律优于他律,和谐共生优于征服掠夺。

万兴科技集团王紫薇女士探讨了AIGC的诸多伦理风险,主要包括黑盒机制导致举证责任困境,风险高度的不确定性,“概率引擎”挑战传统法律逻辑,传统责任理论难以适配等伦理风险。在伦理层面,产品设计和服务利国利民,在法律层面,确权确责,划定责任边界,在治理层面,保障社会整体利益,基于此探讨了AIGC价值对齐中多主体协同与全球化应用中的规则建构。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监督与诚信处刘高处长介绍了人工智能伦理审查的湖南实践与经验,即主要思路是以湖南省科技伦理治理委员会为统领,以国家和省试点任务为牵引,以区域科技伦理审查中心建设为抓手,以科技伦理人才培养和建设为支撑,以促进科技伦理和产业良性发展为根本。刘处长进一步探索了未来工作思路,提出了聚焦新格局,高起点谋划“十五五”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体系;增强驱动力,推动高水平人工智能治理与产业创新发展;锚定专业化,持续推进区域科技伦理审查中心建设。

电子科技大学雷瑞鹏教授认为,生物样本数据库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创新性研究以及医学临床研究的资源基础,对于疾病和健康知识的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开创和药物开发、人口健康监控等具有重大价值。对于生物样本数据库这一新兴事物认识的深入和规范的确定,类比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它通过借鉴其他拥有成熟运作模式的类比物来实现生物样本数据库的认知和道德规范性。(在线发言)

大会分会场

第一分会场:由中南大学徐如钢副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孙保学副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张秀副教授、国防科技大学赵晶晶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袁旭亮副教授等18位专家学者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二分会场: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宋春艳研究员和湖南师范大学张含博士主持,复旦大学周镜林老师,国防科技大学林可欣副教授、同济大学马赟副教授等22位专家学者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三分会场:由湖南师范大学袁青副教授和胡景谱博士主持,中南大学刘路景博士、同济大学吕宇静博士等28位研究生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四分会场:由湖南师范大学李铖博士和杨博文博士主持,南京大学于津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琪、同济大学杨文衿等23位研究生进行汇报和交流。

闭幕式

闭幕式由湖南师范大学孙保学副教授主持,毛新志院长进行会议总结、展望和致谢。毛院长表示本届大会精彩纷呈,汇聚了“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与公共政策”议题的最新前沿成果,为推动湖南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及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湖南建设成为国内人工智能创新与应用高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智慧。最后,毛院长对所有关心和支持大会的各位嘉宾、专家学者和同学们表示衷心感谢!并预告下一届会议将在成都举办,期待大家继续关心和支持。

一审:肖根牛

二审:文贤庆

三审:毛新志

下一条:公共管理学院参加2025年度校运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