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届“同心”论坛暨统战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我院圆满召开

发布者:李超民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30日 点击: 分享:

(通讯员 宋鑫)9月26日,由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山东大学统一战线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同心”论坛暨统战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隆重举行。全国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20多位专家学者、统战部门工作人员及10多名统战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毛新志教授主持。他首先对与会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并指出本次会议旨在为统一战线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交流平台,汇聚智慧,深化合作,共同探讨统战学学科建设前沿问题,协作推动统战学学科建设。

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杨震教授致辞。他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论坛以“同心”为名,既体现了统一战线的理念,也昭示着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坚定决心。他简要介绍了我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统战学科方向发展的情况。2020年6月,湖南师范大学与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签订联合培养“统一战线学”研究生合作协议,此举在全国省级社院中属首例。学校是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党外代表人士统战工作理论湖南研究基地,也获批了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近年来,学校注重协同推进统战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效应和社会反响。学校依托政治学一级学科,成功设置了“统一战线学”硕士学位点,成为全国高校中第二个、省属院校中第一个该专业的学位点,目前已招收31名硕士研究生,16名学生已毕业参加工作,初步形成了统战学基础理论、参政党理论、统战历史和人物研究、统战工作研究4个稳定研究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湖南师范大学统一战线学学位点负责人李超民教授详细汇报了我校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具体情况,包括联合办学、招生就业、研究方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科研平台与成果等方面,并分析了学科建设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提出需要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扩大招生数量,深化学术交流与合作,构建学术研究共同体,增强学科建设与发展意识,加强教材体系建设与研究阵地建设,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宋俭教授充分肯定了我校统战学科建设的良好基础与联合办学模式,并简要介绍武汉大学统战相关研究及学科规划,从学科属性、体系构建等维度提出了未来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具体意见。他指出,目前统战学科需要进一步夯实二级学科基础再向一级学科拓展发展。

山东大学统一战线研究中心主任蒋锐教授指出学科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统战学学科建设需定位为一级学科发展趋势,要深刻阐述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学科归属、学科定位、学科建设所需条件、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等。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学研究》编辑部执行主编、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林华山编审高度肯定了我校统战学学科建设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分析了学科建设中的争议点与挑战,建议要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化理论研究,推动服务社会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责任编辑、政治学学科执行主编刘芳基于人大报刊的期刊数据,详细分析了统战学研究的热点,呼吁需要进一步扩大该领域的研究力量,促进学术交流,提升学术影响,产出高水平成果。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原一级巡视员周述杰教授回顾了湖南省统战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探索的历程,呼吁坚定信心,做好科学规划,推进学科知识体系建设。重庆市委统战部研究室(法规处)一级调研员左宛灵介绍了重庆市联合培养模式的经验与未来规划。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海燕教授提出应借鉴其他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创新统战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许奕锋教授、张彩云副教授分别就学科发展前景、研究阵地与智库研究作了发言。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君武教授、肖光荣教授回顾了我校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历程,指出统战学方向建设需结合工作实务,注重成果培育,深化协同研究。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敏教授则从学科目录申报、学科内涵厘清、深化研讨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湖南师范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孙岳兵教授表示需要进一步加大各方面投入,积极拓展跨学科交流和合作,支持学校统战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苏东阳分享了参会感悟。

会议最后,毛新志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本次研讨会取得的丰硕成果,认为本次会议有效凝聚了发展共识、广泛汇聚了真知灼见。与会专家围绕新时代统一战线学学科的重要议题,从理论创新、实践探索到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展开深入研讨,在诸多关键问题上达成高度一致,对推动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重要的意义。会议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了学者们的研究热情,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该领域,为学科建设与长远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

一审:李超民

二审:李霞

三审:毛新志

上一条:我院开展云南国培项目训后跟踪指导活动

下一条:湖南师范大学MPA教育中心开展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活动

关闭